老,無老

歸鄉
2019-09-20
長青村的長媳
2019-09-20

對「老」的想像


閒逸的夕陽,暈染著西邊的綠山,已分不出是綠?深藍?還是橙黃?只是加深了山形的輪廓,夕陽靦腆彷彿告知大地的一切該休息了……,不然,黑幕就要墜落。

長青村的大門正好面對著西面的夕陽,只要是好天氣,這種夕陽提醒的場景,每天勤勞反覆上演著,這是大自然的永恆。人生卻不是如此,只要氣息不在,不敢說是魂飛魄散,起碼可能就是永遠的消失,夕陽黃昏,卻仍有一個期待的黎明,然而,人呢?

長青村是921地震災後免費提供災後長者安住的一個聚落社區,更貼切地說,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卻彼此互助的家。長青村的開始,真是一個偶然,一場充滿熱情的偶然,從來沒有想過持續到現在。以它存在的模式,短期的運作,還可以理解,但是,長時間的存在就難以說明。

長期以來,長青村沒有固定的財源,卻,堅持以免費方式,提供長者全天候住在長青村;事實上,我們的信念很簡單就是「生活的尊嚴與期待」。雖然生命已是遲暮,仍希望有溫暖璀璨的黎明。

人的生命被分成許多階段:幼兒、青少、成年、壯年、老年……,但是,一般人對老年之後是什麼樣的想像?坦言在1999年的921地震之前,「老」這件事離我非常遠。接續十幾個寒暑,生活在菩提長青村與長者朝夕相處之後,猛然發現老年之後,人還是人,所有人基本的需求、親情、愛情、友情等等,全都不可或缺。

不過,往往被時代、生活、時間,所分割、壓迫、歸屬到需要過屬於「老年」的生活,期望含飴弄孫,或退休享清福,倒楣者則是長臥病塌;如果,老年人沒法含飴弄孫,又沒能享清福,比較幸運的是沒病來磨,試問,到底該怎麼辦?

有一天,把車駛進一個私人停車場,繳完停車費,約莫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孩,笑臉迎人把收據遞到我的手上,並,禮貌地說道:「謝謝,阿伯!」(台語發音)天呀!雖然語氣親切,卻是青天霹靂!是我已有老態?還是滿頭灰白的髮色?還是早上沒刮去的滿臉鬍渣?讓這位年輕的女孩這般「以老相待」?

六十曰老,七十曰耆,八十曰耋,九十曰耄,就是用這樣的分辨方法,我還不到使用「老」的敬稱!長期以來深感被喚「阿伯」(台語發音語氣更加重些)就是「老」的敬稱。妻子每每在電視節目或新聞中聽到,五十老婦或五十老翁的說法,總是憤憤不平說這些年輕記者先生小姐真是「用詞不當」,我極同意妻子的看法,因為我們尚未到「六十曰老」的年歲啊!

所以,曾經紅極一時的《不老騎士》,春風快意騎車環島,不啻證明不論是「老」、「耆」、「耋」、「耄」之年歲,還是可以瘋狂暢快享受人生嗎?而,長青村更是提倡「無老」!

「老」只是一種年齡分類的界定,就人生而言,應該有無數溫暖又飽富希望的黎明存在,只要黃昏後的黎明確實存在,這樣的期待就會不斷實現,「無老」正是每個黃昏後安然來到的黎明旭日。


七十歲的「奧少年」


俗諺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打小耳畔就不斷聽見這句話。當然,不斷地用這句話,甚至濫用了這句話。

我根本不知道「早起的鳥兒是不是有蟲吃」?也從來沒有認真深究實證過。當那道晨曦射入長青村的早晨,旭日東起,天際稍稍一丁點亮的時候,只要有一隻鳥開始「鳴金」,清寂的早晨,靜謐的空間,剎時熱鬧起來,就像軍中起床號響起一般,不管是老鳥或菜鳥全得在最短的時間打理好一切。

耳中充斥的是乒乒乓乓腳踏床板聲、搶拿漱口水杯與鋁臉盆的撞擊聲,還有急促響亮的拖鞋聲。這第一隻鳥「鳴金」的起床號,一呼百諾,所有沉浸夢鄉的鳥兒們奏起協奏,仔細聽還真有高低音之分,應是不同品種的鳥兒吧。心情好時,實在悅耳。但是,想睡懶覺時候的確太讓人惹惱,心底嘟囔這麼多鳥兒真是吵死了。

住在長青村的長者們大多起得早,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是不是就會懂得早睡早起,循著自然的定律,日落而眠,日昇而醒?就像早起的鳥兒有收穫嗎?我仍舊不知道。不過,長青村的長者們的確習慣早起。

站起身子,再伸個大大懶腰,所幸今天早晨也就早起吧。伴著鳥兒的協奏探訪看看鳥兒早起真能找著蟲吃嗎?目光所見,正是一片欣榮,花瓣輕沾露水,草兒嬌綠迷人。住在長青村男性長者們等待早飯前,喜歡拿著掃帚,發出刷刷聲音,清掃著村子裡的落葉。這個盛夏的早晨,穿著短褲短杉的這位男性長者,緩緩掃著落葉,才沒兩下功夫,忽然靜坐在長條椅上,喘口氣歇息了起來。一位女性長者輕巧經過,正好看見,冷不防地脫口說出:「你這個『奧少年』」(台語發音)。

讓我訝異的是:怎是如此譏諷的用語?尤其是這兩位長者們,同時,還是被女性長者(約莫九十幾歲)戲謔譏諷!並且,還用「你這個奧少年」。剎時,我很難將思維迅速拔出眼前所見所聞。

穩了下心神,腦海運用最簡單數學加減法,這位女性長者九十幾歲,而這位男性長者七十多歲,相差二十幾歲。即使以母子相論,的確也不以為過。難怪,她可以這樣輕快數落這位男性長者。真希望我若有幸能活到那樣的年紀,仍然有人會數落我「這個奧少年」,將是多麼甜蜜的叨念啊。

鳥鳴聲仍嘈雜喧鬧,不過,我的心靜如止水。反問自己:人真得需要「老」嗎?「人」不論活到任何年齡,有誰不需要吃飯穿衣?拉撒睡覺呢?猶記得某深夜讀書,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們的文明不算真的擁有整個人生的概念。我們的社會並不知道如何真正將老年人融入社會的主要模式和常規,或是融入社會的重要機能中。老年非但沒有被融合,反而,往往被排除、遺忘或是忽略;老人似乎不再是智慧的象徵,而是羞愧的存在」。

我們的社會用許多專業制度將老年人從社會的主要模式與常規剝離出來。採用「老」必須依賴的想法而切割其融入社會的機能。追根究柢,只是說明制訂這些專業制度的人們都還沒有老吧!